找到相关内容522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护戒的功德

    有因果二方面,“一切罪恶”是因,“恶趣”是果,《子请问经》也说:“具有净戒者,不生于四处,无暇佛刹,恶趣蔑戾车。” “戒如药树,治疗一切罪恶病故。” “戒犹如药树,能治疗一切罪恶的大病。...一切功德的依处,如同一切有情法和无情法都依靠大地才能存在一般。” 即欲界人天的圆满,上界四禅四无色定,出世间三乘的菩提,这一切都要依靠戒律而实现。 《妙臂请问经》云:“一切稼穑依于地,诸灾患而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护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1580118936.html
  • 唯识三字经(八十五颂)

    等 三根聚 勤轻安 不放逸 行蕴舍 非舍受 及不害  有 根本惑 六可辨  痴 慢疑见 随烦恼 有二十 小中大 堪分别 忿恨覆 恼嫉悭 诳谄害 与 并 此自类 各别起 小随十 ... 人之初 性记 非善恶 名藏识 一切种 皆摄藏 万法本 善恶详 种发动 名现行 七转识 依止生 眼见色 耳闻声 鼻嗅香 舌味萌 尘为境 根能助 十八界 种各殊 第七识 亦意根 名末那 我...

    湘武岗唐大圆居士造颂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8185725345.html
  • 佛法的心理观

    立三无记根或四记根,其实记根不是经文所说的。四记根的无明,为隐微的蒙昧心,从不同的性能来分别:我见即痴分,我爱即分,我慢──自恃凌他即嗔分。于隐微蒙昧的觉了中,有此我见,我爱,我慢,成为有情识的──极深细的本质。这实为三不善根的内容,不过解说不同。此不善根为一切不善心所的根源;隐微蒙昧虽不是严重的恶心,但到底是不清净的。这相反的善根,即嗔、痴,也是希微而难以明确觉了的。即在到般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15221829595.html
  • 大实话—宫布多吉上师的精彩开示

    ,罪灭河沙,要怎么念才能有这样的功效呢?  上师答:无我地念。   10、问:念经时,总是打妄想,怎么办?  上师答:继续念!   11、问:有人骂我、害我,怎么办?  上师答:那就谢谢他...

    宫布多吉上师

    |在家|学佛|修行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09401937300.html
  • 佛法的心理观

    不善」。这可见一般粗显的、瞋、痴,从隐微的,潜行的染根──三不善根而生,三不善根即是随眠。但上座系的学者,以三不善根为欲界粗重的不善,于是乎别立三无记根或四记根,其实记根不是经文所说的。四记根的...不善根为一切不善心所的根源;隐微蒙昧虽不是严重的恶心,但到底是不清净的。这相反的善根,即瞋、痴,也是希微而难以明确觉了的。即在到般有情的不善心中,善根也隐微的潜行于心的深处。如经中说:「如是...

    印顺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646766.html
  • 修道之省思要点

    有罪、无罪,卑劣法、优胜法,污 染、污染,分辨、分辨,缘起、非缘起) 、“爱”为苦因(集), 念念无明、爱即念念苦,念念生死,而致力于断欲贪。 ┌─出世--以出离世间的... “苦受”为实苦,“不苦不乐受”为无常苦。 │(四念处) ├观心:检证心的实况是、嗔、痴或嗔、痴。 │   └观法:知此时此刻为欲贪向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1250320.html
  • 佛学常用术语

    更深义为在世间的行为嗔、痴。   (录自: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》附录) (《嘉义新雨杂志》第13期) ...门上六尘的生灭。   5.漏、染(defilements;kilesa):心的、嗔、痴。   6.痴(delusion;moha):心的染污,使之不能清楚地见到无常、苦、空。   7.八正道(...

    杰克.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852465.html
  • 佛教对教育的看法

    、心如泉水流不尽、心如画师描彩绘、心如虚空大无边等。佛陀说法,完全是为了“治心”,故云:“佛说一切法,为治一切心;若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?”兹将佛陀的教育法列举如下:      一、有教无类:佛陀不但为豪贵之人如频婆娑罗王说为政之道,亦为首陀罗优婆离说悟道的境界;不但为利根的舍利弗说缘起法,亦为钝根的周利槃特说净化心灵法门;不但令的大迦叶出家,亦令大的难陀入道;不但为有智男子说法,亦为极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5158234.html
  • 宇宙万有的类别--净行法师

    ,2.触,3.受,4.想,5.思,6.欲,7.胜解,8.念,9.定,10.慧,11.信,12.精进,13.惭,14.愧,15.,16.嗔,17.痴,18.轻安,19.不放逸,20.行舍,21.不害,22.,23.嗔,24.痴25.疑,26.慢,27.不正见,28.忿,29.恨,30.恼,31.覆,32.诳,33.谄,34.骄,35.害,36.嫉,37.悭,38.惭,39.无愧,40....

    净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777307.html
  • 佛陀论持戒

    “如是我闻。一时。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。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。有四食资益众生。令得住世摄受长养。何等为四。一者抟食。二者触食。三意思食。四者识食。诸比丘。于此四食有有喜。则有忧悲。有尘垢。若于四食喜。则无忧悲。亦尘垢佛说此经已。诸比丘闻佛所说。欢喜奉行。”   离忧悲,却尘垢是学佛的根本目的,离欲贪则离忧悲,所以佛陀说:就好像人类的一切建筑都依于地而建立,一切有为无为法中,离贪欲法最为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582141.html